
开栏语:
探路者,勇争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江苏考察,全国两会期间多次到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几乎每次必谈改革,先后赋予江苏“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等重大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涵盖多个领域,关乎党和国家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近一年来,各项改革举措在江苏大地落地生根,激发澎湃动能。即日起,在省委改革办支持下,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推出“千帆竞发勇争先——江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专栏,透过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案例,展现发生在江苏大地的改革故事,共同感受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南京江宁开发区探索“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政府支撑”改革模式
“碳”路先锋,以4%能耗贡献22%工业产值
没有冷却塔,没有燃烧设备,更没有轰隆隆的声响,走进南京江宁开发区能碳虚拟电厂,宛如步入一间高科技实验室。

硕大的绿色低碳智慧能源云平台展示屏上,一串串数字如跳动的绿色脉搏,实时更新着开发区的发电容量、可调节容量、绿电使用比例、碳排放量等信息。屏幕一角,虚拟电厂的“最强大脑”正通过一条条曲线延展,实时显示园区碳达峰、碳中和达标数据。

7月31日,南京江宁开发区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发展大会举行。当天,涉及新能源产业、零碳园区战略合作、双碳集聚区入驻等20多个项目现场签约。
“省电相当于另一种方式的发电,还能帮助降碳减排。”虚拟电厂项目负责人说,这座仅用8个月就建成并落地运转的能碳虚拟电厂示范项目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也是虚拟电厂建设跑出的又一“加速度”。
虚拟电厂的快速落地,不仅是技术的集成,更是一次体制改革的鲜活注脚——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以来,开发区以“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政府支撑”为改革模式,发力绿色“碳索”。去年,开发区探索政企分离改革,推动集团公司实体化运营,也启发了开发区推进碳达峰建设的新思路:由集团公司与企业双方合作成立新公司,开发区实际参与到绿色低碳发展相关业务中去。

“碳达峰是系统工程,不是一家或几家企业能做,也不是政府单方面就能推动,需要多方协作形成合力才能把这个事情做成。”江宁经开集团有关负责人说,不同于单纯的产投出资,这套发展模式运作过程中,开发区以“园区国资”入股,以“政府支撑”出协调出服务,积极参与到合作成立的新公司运营中、新产业培育中,搭台唱戏,既促进园区碳达峰相关产业起好步、迈开腿,也能产生示范带动效应,助推园区企业的绿色转型。
与此同时,新公司并不是“样板间”,而是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以盈利为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例如,刚投用不久的紫金山科技城光储超充放智慧能源示范站,共设有12个超充充电车位,12这个数量不是随意定下的,而是经过测算周边车流量和已建充电桩等情况综合分析最终得出的结果。站点服务能力达35000车次/年,不仅可以缓解周边5公里充电焦虑,更让辐射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38%。

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政府支撑的改革模式,正在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开发区在这一模式主导下,已与一些央企、国企、民企等合作成立7家新公司。其中,有与华电和国电南自合作组建的虚拟电厂合资公司,让南京市首个园区级能碳虚拟电厂项目顺利落地;还有与中石油、英飞源合作的新公司,主营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目前已备案3个项目。除了产业项目,也有咨询服务类企业。开发区与上海环交所以及园区一家咨询公司,三方合作共建了EATNS碳管理体系南京服务中心,可以“手把手”帮助企业完成EATNS碳管理体系贯标,助力企业绿色发展;开发区与中江国际合作成立的江苏智探云科技有限公司,聚焦于双碳产业咨询和战新产业项目投资。
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7家新公司的示范带动效应正不断显现。此次开发区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发展大会上刚刚签约的氢能转化项目,是来自开发区与中江国际合作过程中碰撞出的火花。在与一些央企合作的过程中,园区一些企业的优质产品也进入更高层次的供应链体系。截至目前,开发区已新招引亿元以上低碳类项目超50个,在建低碳类重大项目35个、总投资335亿元。
改革让开发区活力澎湃,“首个首创”接连亮相:发布全国首批园区ESG发展报告、打造全省首个绿色低碳法律服务中心、上线南京市首个园区碳足迹服务平台、建成南京市首个政府机构微电网……去年底举行的全国发展改革系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培训班暨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工作推进现场会上,江宁开发区相关工作获得充分肯定。尤为亮眼的是,江宁开发区以不到南京市4%的能耗贡献出全市22%的工业产值,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写下生动“注脚”。

【改革启示录】
“有效的市场”与“有为的政府”
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 张立
实现“双碳”目标,既非政府的独角戏,也非企业的孤军行。作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建设园区,江宁开发区以制度与模式创新破题,探索“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政府支撑”的绿色转型路径,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如齿轮般精密咬合、协同发力。
体系化推进是筑牢转型根基的关键路径。政府聚焦顶层设计与制度供给,重点抓好新型电力示范建设、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绿色营商环境优化、重点领域协同降碳四篇文章,为市场运行奠定制度基础,引导转型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创新示范引领是驱动质效跃升的核心动力。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为创新主体。开发区通过科学引导、政策赋能和场景开放,促进绿色技术市场化验证、规模化应用与效能提升,充分释放市场内生创新活力。一批首创性标杆成果加速涌现,绿色低碳生态持续完善。
模式升级是确保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创新运营模式,依托开发区集团实体化运作,以国有资本为纽带,联合央企、民企等多元市场主体,深度参与低碳产业商业化运营。政府着力优化服务、搭建平台,促进应用场景建设与绿色产业引育深度融合,强化低碳服务业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推动发展模式向更高层次跃迁。
江宁开发区将持续深化政企协同机制,以“碳”路先锋之姿,为深化“双碳”领域改革、协同激活市场与政府力量贡献更多江宁实践。
总策划: 周进 双传学 顾雷鸣
监制: 何光胜 杭春燕
策划:王冬 耿联 陈繁
统筹: 陈明慧
记者:季铖 陈明慧 实习生 费畅
设计:樊玉立 杨晓珑
相关文章:
勇争先·改革进行时⑩|“碳”路先锋,以4%能耗贡献22%工业产值08-14
调查|中式养生水百亿级风口下,山东“熬”出头了吗?08-13
新闻纵深|石家庄市栾城区:汇聚成链,低空经济蓄势“起飞”07-28
台湾姐妹被困柬埔寨诈骗园区,妹妹怀孕被“退货”软禁,救援组织筹钱救人后,两人态度轻佻“谢谢”都没说07-27
三家官网已变黑白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