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筑牢建设平安中国的社会心理基础(专题深思)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6:04:00    

付 强

平安是发展之基、民心所盼,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状态,也是人们主观上的心理感受。平安不仅意味着“治安”,也意味着“心安”。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就是人民群众是否享有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国家更加安全、社会更加有序、治理更加有效、人民更加满意上持续用力,把平安中国建设推向更高水平”“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既保持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又塑造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心理状态,不断以“心安”促平安。

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心安”促平安,需要提高社会心理韧性,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自尊自信,意味着涵养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从面临“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到“平视世界”,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人的精神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由悲观变为乐观,到今天已变得更加自信、自立、自强。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发生了时代性变化,正在以崭新的面貌、自信的步伐迈向未来。无论形势如何波谲云诡,无论挑战如何复杂严峻,始终保持自尊自信的心态,就能为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注入强大确定性。

理性平和意味着从容应对、冷静思考,避免简单粗暴的行为、过度情绪化的反应。随着改革深入推进,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逐渐显现。我们要以理性平和的心态直面问题、化解矛盾,避免心浮气躁、失衡偏激等不良倾向。

积极向上是以主动、进取的态度追求发展进步的健康心理状态。要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于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全社会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心理韧性。

筑牢应对风险挑战的社会心理防线。健康的社会心理状态是社会矛盾的“缓冲器”、风险冲突的“降压阀”,对于有效防止外部风险演变为内部风险、社会风险演变为政治风险、区域风险演变为全局风险、一般风险演变为重大风险,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叠加、相互交织,一些公共安全治理的传统手段在治理效能上呈现出投入产出比逐渐下降的趋势。

必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进一步筑牢应对风险挑战的社会心理防线。这就需要防止社会心理因小概率、高风险、超常规的极端事件影响向消极方面迅速发展,更加注重防范网络媒体催化下可能出现的焦虑等负面社会情绪扩散。要采取务实举措,不断“暖心”“慰心”“润心”,让问题解决在“心疾”萌芽之时、“心患”成势之前,增强社会整体“心防”,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创造更为有利的社会心理条件。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筑牢建设平安中国的社会心理基础,加强社会心理服务是关键之举。应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之力确保社会心理服务更加高效、更可持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作为“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明确了从制度上强化社会心理服务的工作方向。

落实这一重要改革任务,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统筹运用各方资源加快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等卫生健康领域专项工作融入社会治理,与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相衔接、相贯通,不断夯实以“心安”促平安的制度基石。

(作者为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党委书记)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11日 09 版)

相关文章:

平安产险北京分公司紧急应对大风灾情 高效服务守护车主安全04-12

【高访微记录·走近东南亚】越南年轻人最爱哪项考试?答案大概率与中国有关04-12

李凯航评《思想地震》|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与“终结”04-12

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看点多多!04-12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盘涨1.73%04-12

习近平会见西班牙首相桑切斯04-11

果然财经|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下,有的美国电商卖家撑不住了04-11

全球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场,速腾聚创拿下三个“第一”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