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有网友反映山东威海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存在“丁义珍式”窗口,相关话题随即冲上热搜。8月25日,该院答复称,该窗口设置缺乏人性化考虑,闻过即改,院方已决定加装对讲机,“患者不用低头,直接对着对讲机讲就行。”
短短6秒的视频,戳破了某些公共服务机构的体面。山东威海妇幼保健院检验科的窗口前,患者蹲地弯腰、艰难沟通的画面,与《人民的名义》中“丁义珍式窗口”惊人重合。更耐人寻味的是院方的回应:从“医院统一设计”的推诿,到“弯腰能听到”的辩解,最后才勉强承认“缺少人性化”。这场荒诞剧背后,折射的不仅是设计缺陷,更是某些公共服务者为民初心的迷失。
公共服务场所的窗口高低,本质是服务意识的标高。威海妇幼保健院三个科室的回应堪称“甩锅三连”:检验科称“无需蹲着”,宣传科表示“不知情”,院办轻描淡写“都这样”。直到舆论发酵,门诊部才承诺安装对讲机。层层递进的应对策略,恰似一面照妖镜,照出某些单位“领导开会—研究请示—缓慢整改”的官僚主义流程。若没有网友曝光,这个让患者屈身多年的窗口,是否永远“符合当年标准”?
硬件易改,心墙难拆。院方提出的对讲机方案,看似解决问题,实则回避本质——医患沟通真的只需要声音传递吗?患者蹲地递交样本时的窘迫,弯腰倾听时的屈尊,乃至面对冰冷玻璃时的无助,岂是一个喇叭能化解?这种“技术化解矛盾”的思维,暴露了某些服务者习惯于隔窗相望、隔空喊话的疏离态度。《人民的名义》中李达康怒斥“窗口不高,是干部姿态太高”,至今振聋发聩。
公共服务的人性化,不在硬件多先进,而在细节多温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让设计者每日蹲地交流三小时,恐怕窗口早就连夜改造。那些声称“符合标准”的干部,或许忘了最高标准应是群众满意度。纵观各类“丁义珍式窗口”整改史,从加装椅子到延长话筒,从开放式柜台到全程导办,技术方案层出不穷,但核心始终只有一个,是否真正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该窗口属于体液检测区。患者本就手持尿试管忐忑尴尬,还需屈身蹲的沟通,这种生理与心理的双重不适,暴露出服务设计中人文关怀的严重缺失。医疗服务不同于普通服务,它面对的是脆弱焦虑的人群,更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共情。当医院忙着辩解“符合旧标”时,是否记得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患者利益至上”的承诺?
“丁义珍式窗口”屡禁不绝的深层原因,是某些单位将规范当目的、将标准当借口。2002年的建设标准固然滞后,但更滞后的是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为什么非得等网友曝光才“高度重视”?为什么前期自查中无人反映?这让人想起古代“击鼓鸣冤”的制度,民众需敲响大鼓,官员才升堂问案。若公共服务总要靠“视频曝光”来推动改进,与“击鼓鸣冤”的被动治理何异?
整改不是安装对讲机就画上句号。真正需要打通的不仅是声波通道,更是管理者与群众之间的心理通道。玻璃可挡飞沫,不该挡民心;窗口可设高度,不该设心墙。期待所有公共服务机构能以此为契机,开展一场“弯腰体验”,蹲下身来看看窗口外的世界,听听群众最真实的声音。
《人民的名义》播出已七年,“丁义珍式窗口”竟依然存在,这一幕无疑充满荒诞。窗口的物理高度,抬高容易;但服务的心理高度,提升实难。唯有将“为民服务”的初心,从口号转化为指尖的温度,从文件渗透进细节的关怀,才能使每一个窗口真正成为连接心与心的桥梁,而不是照出官僚与傲慢的镜子。(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子墨)
来源:河声
相关文章:
最高气温每升1℃心梗风险增加6% 这些伤“心”行为你知道吗?08-25
鼻咽癌治疗迎重大突破 马骏团队“去顺铂”新方案高效减毒08-23
热饭、洗澡、躺平,满足司机们的“刚需”,闵行这个“交心驿”启用……08-23
甲状腺这4个指标,稍「高」一点就要警惕08-22
“和姐”巧解千家结!松和社区巾帼先锋队织就基层治理“和谐网”08-14
离主动脉仅约1毫米!吃饭时一个疏忽,让她差点命悬一线08-14
转扩!呼和浩特这一服务窗口业务有调整!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