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八桂飞歌(山河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8:44:00    

莫景春

唱山歌

“山歌好比春江水……”婉转的歌声叫醒了八桂大地。“三月三”来了,到处草长莺飞。壮乡瑶寨、仫佬山乡、毛南村落,歌声此起彼伏,舞蹈摇曳生姿。大家载歌载舞,拥抱这隆重的节日。

一个有歌的地方,必定是个不俗的地方。毛南族是一个爱唱歌的民族,毛南山歌更是丰富多样,有“比”“欢”“排见”等,“比”是情歌对唱,“欢”是仪式歌,“排见”是叙事长歌。山歌就像山上的侬索花,一簇一簇地开。

“三月三”,一个歌的节日来了。壮族老同(指“老朋友”)拎着一壶醇香的米酒,揣着一肚子的山歌,兴冲冲串门来了,串进邻居的家。

“今天客人到毛南/男女老少喜开颜/我们欢歌打祥鼓/朋友情谊传千年/柳浪咧/咧浪柳/柳柳浪咧咧浪柳/都柳搭都咧/五湖四海来相会/兄弟姐妹心相印/客人一路多辛苦/唱首山歌来欢迎。”(《毛南族迎客歌》)毛南族老同赶紧迎上去,唱起嘹亮的山歌,两人热情地对起歌来。

农历三月三这个时候,万物生长,不只是壮乡,毛南村寨也长出歌声:小河边,山坡上,到处流淌着动听的歌谣。多情的年轻人,身着漂亮的衣服,跑到灿烂的桃花树下,让肆意飞扬的桃花成为情感的见证。有了树的依靠,就有了相约的标志,唱一整天的歌也不够,唱落太阳,唱出月亮,唱醒每一颗星星。

“今天街上买花帽/买顶回来给妹戴/长远相好不分手/永世共做好夫妻/一顶花帽轻盈盈/千根竹篾绕郎心/墨竹编起情思久/金竹织出长依依/初六下南去赶街/东边落雨西边晴/竹帽虽小挡风雨/永世不变是妹心。”(《买顶花帽给妹戴》)这是多么美妙的寓意呀!一位美丽的姑娘站在艳丽的桃花树下,痴痴望着河对岸的情哥。情哥准备过来赶圩买一顶花竹帽,花竹帽是千根万根竹篾编成的,像丝丝缕缕的情意。花竹帽虽然小,却能保护情妹的心。

小圩里,三五成群的男青年,扬起脖子,放开嗓子,让声音更加圆润嘹亮,把对方的目光吸引过来。女孩子也不甘示弱,清清嗓子,撩动长发,一句一句地接过来,带着些许嗔怪,带着些爱意,声声入耳,让对方哈哈大笑。有雄浑粗犷的歌声,有婉转流利的歌声,高的低的强的弱的,到处回荡,汇成歌的海洋。在旁看热闹的人都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渴望融入歌海成为一朵浪花。

毛南姑娘头戴一顶精致的花竹帽,抿着嘴笑,含情脉脉,那灼人的目光烧红了对方的脸。在毛南山乡,花竹帽又是青年男女定情的信物。这花竹帽是精选深山里的墨竹和沙竹分层编织而成的。人们把竹子削成又薄又细的竹篾,握在手中犹如一条丝滑的竹线。帽面光滑,雨透不入光透不进。这种帽不管雨天晴天,毛南人都喜欢戴。烈日炎炎,头戴花竹帽,犹如在林荫下般清凉;雨天戴花竹帽,雨点在帽面上不停地敲击,仿佛一首乐曲。戴上一顶花竹帽,就拥有了毛南人的万种风情。

唱完了爱情,唱劳动,毛南的山歌唱不完。“正月同双去拣柴/有意同双叹一排/双在面前带刀去/我在后面穿草鞋/真是好/一刀砍断两根柴。”(《十二月送双歌》)“双”即男女成双成对,后用于昵称双方中的一方。“有意同双叹一排”说的是,有跟对方成双成对的想法,但目前只能叹息。这首歌是仫佬族、毛南族共唱的一首歌。

现在歌声飞到了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柳浪咧小镇。这个小镇是全县大山里的少数民族搬迁过来的新家,有毛南、苗、瑶、壮等民族,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逢年过节,大家总是聚在一起,共同庆祝各个民族的节日。“三月三”这天,广场上激情开唱,各民族的歌手、乐队轮番登台,将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结合起来,奉上一场精彩的声音盛宴。有毛南族歌谣,还有爵士、摇滚、民谣、电子等各种风格的音乐,都在这里交织碰撞。《夜空中最亮的星》《欢迎你到毛南来》等歌曲,唱出了经典与潮流的不同风味,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观众不停挥舞手中闪闪发光的荧光棒,跟随节奏欢呼、跳跃、呐喊,尽情享受这场音乐狂欢。

精彩的服装秀在进行。毛南族服装的布料都是土布,因为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深山老林里,交通不便,只能自己种些棉花。待棉花成熟了摘回家,自己抽丝纺纱,然后用土制的织布机织成布,再将布浸泡到用植物捣成的染料里染色。毛南族服装多为青色和黑色,较为朴素,也很耐看。现在毛南族人跟外面的联系越来越多,衣服颜色也五彩缤纷了。

传统的毛南族服装是蓝色和青色的大襟和对襟衫。男的衣服扣子有五颗,领扣一颗,右襟三颗,和领扣垂直相对,肚脐位置还有一颗,衣服底端开襟。衣服口袋缝在右衣襟里,便于保藏一些珍贵的东西。女装最大的特点是镶有三道黄色花边的右开襟上衣和滚边裤子,多用青色或蓝色的布料,配上银饰和顶卡花,端庄秀丽,朴素大方。姑娘们还系上一小块长方形的围腰,上边绣着美丽的花纹图案。衣料的颜色配上银饰手镯,蓝白相衬。

“三月三”怎能少了毛南族的体育竞技项目“同顶”?同顶比赛是最能表现力量的。这个比赛来自田间地头,人们耙着田,挑着肥,忙得不亦乐乎。累了,想歇一口气,玩什么游戏排遣劳动的单调呢?劳动嘛,就是比比力气。于是几个年轻人拿起扁担互相推着,谁被推动了,说明谁的力气不够大,就算输了。渐渐地,这游戏变成了毛南族节日庆祝的一个固定竞技项目,把毛南族百姓祈求身强体壮的愿望表达了出来。

比赛很简单。人群中间站着两组年轻人,个个健壮结实,虎气腾腾。两组中间横着一根小腿那么粗的竹杠,杠上挂着一条纤细的麻绳,麻绳的一端绑着一块小石头,直直地垂下来。

两边的人马都准备好了,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聚精会神地看着裁判。双方先是各出场一个人,把那竹杠顶到自己的肚脐眼处,两手紧握,然后等着裁判发号施令。裁判一看双方都准备好了,长长地叫了一声:“预备——开始!”话音刚落,哨声一响,双方就开始使劲了。握紧的手和腹部一起用力,两人互不相让,像是拔河一样,中间的那根绳子移来移去。顶着竹杠的两个人额头上冒出汗来,也顾不上擦一擦,还在那里僵持着。

突然,另一方趁机用力爆发,迅速将那根绳子推移过中线,赢了。在场的观众热烈地欢呼起来,祝贺得胜者。输了的一方则有点不服气,聚在一起商量着下一个怎么对付。场面是那么的热闹激烈,充满着劳动的趣味。

尽情地唱呀,跳呀!小镇成了歌的海洋、舞的世界。

唱歌口渴了,掬一捧水喝吧!毛南山乡处处是山泉淙淙,井水明澈,这些水是地下冒出来的,清澈甘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桶装的矿泉水源源不断流向山外,流向都市。

最后摆起长桌宴,盛满百家饭,让四面八方的兄弟姐妹畅享节日的快乐。这些饭菜汇聚了来自不同民族的美味佳肴。

香猪是壮族兄弟喜欢的。最好吃的做法莫过于白切。宰杀香猪,放血,刮毛,然后找来一堆枯黄的禾草(别的草是不行的),将猪表皮烧成金黄色,开膛破肚,洗净,放入锅里煮,再放入五六片柠檬叶,熟后切成块。调料最重要,不能马虎,找些酸醋,剁细马蹄香(鱼腥草),最好还能加上些饼干,加好盐,搅匀。吃的时候将一块白嫩的肉蘸入料碗里,送进嘴里,满口香甜,忍不住一块接着一块吃,肥而不腻。

牛肉是毛南族同胞做的。牛肉新鲜,层次分明,一层瘦肉夹着一层肥肉,红黄相间,肉质饱满,手指轻轻一摁,指头绝不沾水。如此鲜嫩的牛肉,本身就很香,不讲究什么上等配料,只需找几片生姜,切成细条,加点盐,往烧得旺旺的锅上一炒,滋滋有声,不消几分钟,一盆香喷喷、热腾腾的牛肉便摆在你眼前。下酒送饭,味道没的说。

酒是苗族同胞酿的。他们“山岗窖酒”的原料是深山老林里生长着的糯米。勤劳的山民们采撷珍贵的中草药,磨成药曲,遵循代代相传的手艺酿造糯米酒。把酒装入坛里,深埋地下数年,逢重大喜事才开坛畅饮。那酒坛一开,香气四溢。倒入杯中,那酒琼浆玉液般晶莹清透,抿入口中,甜味绵绵,丰满醇厚,又略带些辛辣味,刺激了你的食欲。这种酒因为融入了多种氨基酸,别有一番滋味。

喝了酒,歌又在胸中荡漾,对歌开始了。三月三,来毛南,歌喜欢你,美食缠住你!

相关文章:

八桂飞歌(山河志)04-03

兴义安平九寨布依族同胞欢度“三月三”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