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湛江廉江的红土地上,生长着酸甜可口的“中国橙王”——红江橙。小小红江橙,1984年就入选“国宴佳果”款待外宾,2006年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从此香飘四海,美名远扬。

然而,“橙”红是非多。不久前,一批涉“红江橙”商标侵权系列纠纷案来到湛江麻章法院。但这场知识产权“保卫战”的最后,原被告双方不仅握手言和,还谈起了今年合作销售计划。
反转背后,是怎样的故事?
庭前“维权”视频引发热议
“王法官,您快看这个视频。”3月22日,王静惠法官正像往常一样翻阅卷宗、梳理案情、核对庭审安排,一声惊呼打破了宁静。
法官助理举着手机快步走来,“网上的这些水果店维权视频,就是咱手头上正审理的那批系列案件,现在水果销售圈里都在传。”
王静惠抬起头,视频中一名商铺经营者正激动地诉说着“销售红江橙惹上官司”的遭遇。她立刻想起了那批商标侵权纠纷系列案件——广东某农场有限公司起诉59家水果商行、超市等,指控他们销售的“红江橙”侵犯其商标权,要求立即停止销售侵权产品,并赔偿2万元至6万元不等的经济损失。
红江橙是“中国红橙之乡”廉江的一张金色名片。截至2024年,廉江的红橙种植面积达7.52万亩,不仅带动了数万农村劳动力就业,更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黄金果”。
接到案件时,王静惠就陷入了沉思:侵权事实明确,若简单判决可能引发商户上诉潮,若放任侵权则会动摇红橙品牌的根基。果然,刚刚立案不久,涉诉商户已通过组建微信群、推送短视频进行“抱团维权”,舆情一触即发。
“必须探索更优解纷路径,不能让舆情发酵。”王静惠立即向特邀调解员了解前期调解情况。

法官走访涉诉水果商户
“部分经营者意识到了自己的侵权性质,但多数人反映销售量不大、利润不高,赔偿能力有限,希望能降低赔偿金额或者不赔偿。”特邀调解员反馈称。
经检索同类案件裁判情况,结合公证材料等证据,王静惠意识到,若对这批纠纷直接作出裁决,表面上解决了问题,但必定加剧双方对立情绪,“经营者能认识到自己的侵权行为就好办了。”
随后,她理清思路,继续联合特邀调解员与双方开展调解工作,并提出了“合理前期费用+企业商户未来合作共赢”的调解方案。
“示范调解”打开突破口
在进一步沟通中,王静惠捕捉到了该农场诉讼的真实意图:维护品牌发展,而非单纯索赔。同时对法院提出的调解方案也表示认可。
由于涉案商铺已建立微信群抱团维权,她决定采取分批调解的策略:首先,化身“军师”引导农场制定差异化调解方案;随后,又化身“调查员”实地走访有调解意愿的水果商户,建立“一商户一方案”精细化调解机制。

法官走访有调解意愿的水果商户,了解情况
3月27日,17家涉诉商铺经营者应约到麻章法院参加“面对面”调解。起初,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抗情绪激烈。
“就算是起诉,也应该找果园,我们销售的橙子都是从果园进货的,包装箱也是他们的。”
“但你们冒用我们的商标,也是事实。”
见调解室内充满火药味,王静惠立刻耐心劝说道,“大家先别急,今天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吵架的,大家都先冷静一下。”
随后,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释法说理:商标就是产品的“出生证明”,未经授权使用该商标,就如同冒名顶替,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开展面对面调解
“虽然你们卖的橙子不是从农场或农场授权的果园进货,但外包装箱上突出标注了农场的注册商标和企业名称,这种行为也侵害了农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经现场普法,商户们的情绪由对抗转化为配合。
接着,王静惠又对农场负责人表示:“你们保护品牌,他们经营生计,大家目标都是一样的。要是让他们以后都卖正宗红江橙,既能够止损,又能扩大销路,怎么都比打官司强啊!”
在王静惠的耐心劝解下,该农场答应降低赔偿标准,而且表示欢迎商户们通过正规渠道经销正宗红江橙。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调解协商,17家商户接受了农场提出的个性化赔偿方案。双方签署调解协议,并当场支付赔偿款项,全部履行完毕。

双方签署调解协议,商铺经营者当场支付赔偿款
首战告捷后,王静惠法官团队将首案调解方法作为处理该批案件的范本,迅速开展后续调解工作。同时,调解结果在涉诉商铺的聊天群陆续传开,不少经营者主动联系法院调解。
由于案件涉及多地当事人,麻章法院运用“电话调解+现场核验”的双轨机制,为解决纠纷按下“快进键”。一方面安排特邀调解员、法官助理通过电话跟踪调解,提前协调合理方案,另一方面和书记员按照当事人约好的时间组织签订调解协议,避免双方来回奔波。
4月16日,余下42家涉诉商铺与农场均顺利达成调解协议并履行完毕。不到一个月时间,该批系列案调撤率达100%,真正实现了“调解一案、解决一片”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60多人“维权群”变“生意群”
不久后,农场相关负责人带着一面锦旗来到麻章法院,锦旗上的“倾心调解促发展、公正司法保知产”金色大字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
“更令人欣喜的是,部分涉诉商户主动联系我司表达下一步合作意向。”在农场随附的感谢信里,还有这样一段话。

“我对这个案件的调解方案是满意的。经过这件事,广大水果店和果农也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以后要经过授权才可以售卖橙子,希望我们湛江的红江橙能越做越好。”一名水果商铺经营者在网上发布的视频表示。
“感谢你们的用心调解,我们的微信群现在都在讨论‘生意经’了!”事后,其中一位水果店老板向王静惠法官团队反馈,他们之前为应诉而建立的“维权群”,现在变成了“生意群”。
“这里谁供应凤梨的吗?”“这个群应该联合起来进货,量大拿到更优惠价格。”……60多人的聊天群,经常交流着拿货渠道、行情信息。
“想不到这次调解,不仅使得一批纠纷得到顺利化解,还带来了双方合作共赢的机遇,更成为一次知识产权保护理念的传播实践。”刚从审判法庭休庭回到办公室的王静惠法官,看着热闹的聊天群,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感慨。
近年来,麻章法院立足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职能,坚持调解为先、快审快结,探索“首案示范+类案调解”模式,打造知识产权“快保护”通道,以低成本、高效率实现权益保护与矛盾化解的双赢。今年以来,麻章法院办结知识产权民商事案件558件,调撤率近50%,平均审理时长28.21天。
来源:南方+客户端、湛江中院
相关文章:
1个月后,“维权群”变成了“生意群”……05-09
商家卷款跑路,钱找谁拿回?上海最新确认↗05-08
北京怀柔法院:新业态用工劳动争议案,网约车行业占比近四分之一05-08
乌鲁木齐部分景区受天气影响临时关闭05-03
寿光发布告诫函04-29
稀有水果!金湾100亩,开园采摘啦!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