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林州人民削山凿渠建成“人工天河”红旗渠,如今通过水源涵养、生态修复工程等,打造节水农业与生态旅游新模式,实现从“人工天河”到“生态样本”的绿色蝶变。
林州市红旗渠灌区服务中心合涧所所长 张学义:早晨来巡渠的时候,你现在都能听到这个鸟声。是吧,以前那光秃秃的山,哪有鸟啊,林县(今林州市)以前是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红旗渠水改变了林县人民。
这些年来,林州持续推进生态治理,累计修复矿山超292公顷,河道治理百余公里,新增林地2万公顷。从劈山引水到生态修复,发展方式在变,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却一脉相承。
林州市红旗渠灌区服务中心合涧所所长 张学义:老父亲经常对我说,他们那代人把渠修成了,一定让我看好渠、管好渠、护好渠,服务好老百姓用水,把红旗渠(精神)给我一定要传承下去。
红旗渠肩负着林州54万亩农田的灌溉重任,张学义所在的合涧区管理所管辖红旗渠49公里,要保证林州市2.8万亩高标准农田的灌溉用水。林县人民用生命换来的红旗渠,现在成了百姓的“幸福渠”。截至目前,灌区新增年节水能力约1200万立方米,预期将减少灌区农业灌溉水量近12%。
地点:合涧区高标准农田
林州市合涧镇大付街村农户 张迎波:总共20多亩地,之前浇地时候,需要两天两夜才能浇完,现在通过这个管道,一天时间就可以把活轻松干完。之前成本的话大概50多块钱一亩地,现在就是5块左右。
与此前种田“靠天吃饭”相比,如今,农户只要动动手指,IC卡一刷,红旗渠水就被送到了田间地头,不仅省时、省力,更大大节约了用水。
林州市红旗渠灌区服务中心灌溉科副科长 郝付强:这个是我们刚建的、正在试运行的这个数字孪生平台。根据我们这个供需水模块,可以计算出一个需水量。利用这个水量的调配模型,可以实现灌区的水量调配,提高水的有效的利用率。
红旗渠灌区运行60年来,累计引水130亿立方米,农业灌溉供水60亿立方米,浇灌农田4700余万亩次。不止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支持;红旗渠的生态红利,也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
林州市姚村镇水河村村民 马玉凤:像咱身边的,这一片这都是我家的果园,总面积有300多亩。最多的时候,我们果园里能接待六七百人,甚至有时候上千人。
60年来,林州市依托红旗渠推动生态系统逐步修复,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境内淇河、淅河、露水河、洹河四条河流地表水环境质量全部达到目标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林州市姚村镇水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范俊朝:红旗渠给我们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看我们村发展了这个果园,总共面积有1600多亩,都是用红旗渠水浇灌的。林果产业带动了我们水河村,总产值有500多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从战天斗地到人水和谐,红旗渠用一泓清水写下新时代答卷:当年开山炮响处,今朝已是绿水青山。这条流淌着精神血脉的"生命渠",如今正以科技为笔、生态为墨,续写着属于新时代的传奇。
相关文章:
拼多多推出“千亿扶持”,赵佳臻:商家高质量发展的成本与风险平台来担04-04
东营花坛葬里的一份跨国思念04-02
好评中国丨坚持“三个并重”,稳筑粮食安全“压舱石”04-01
【在希望的田野上】各地春耕备耕有序推进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