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本土原创为科幻打开新空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05:20:00    

【专家点评】

作者:姚利芬(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

科幻阅读、科幻影视、科幻游戏、科幻衍生品与科幻文旅,构成当前中国科幻产业结构的基本格局。其中,阅读、衍生品与文旅板块在2024年集中释放出强劲的本土原创动能,带动产业发展路径由“外源引介”型的IP依赖模式,向以自主内容生成为核心的内生驱动机制转化。科幻游戏领域的趋势亦然:近年来,本土自研游戏在营收规模上持续优于引进IP。

除科幻影视外,其他四个领域均已呈现出本土原创力占主导的态势。这一转向标志着中国科幻产业文化自主性与产业主导力增强,由“接受—模仿”阶段迈入“创造—引领”的新发展阶段,产业生态正在朝向更具系统性、可持续性与创新性的方向演进。

科幻阅读产业重心正由以译介西方经典科幻为主的引入型模式,转向以本土创作为核心的内容生成体系。这映射出新一代本土科幻创作者群体已在体量、活跃度与读者吸附力上崛起,推动市场由“文本移植”走向“叙事自足”。与此同时,科幻文本的跨媒介转化能力不断增强。原创作品日益成为影视改编、游戏开发与衍生品拓展的策源地。在此过程中,IP价值链实现了从单一文本形态向多样文化产品形态的系统延展,带动出版业与文化创意产业间的深度协同。该趋势重塑了科幻阅读的内容结构,也加速构建出以原创IP为核心节点的复合型文化生产机制,提升了科幻阅读在整个科幻产业链条中的牵引力与战略地位。

尽管2024年中国科幻文旅产业整体营收有所下滑,但在该产业板块占据核心地位的“主题公园科幻游乐项目”呈现出结构性分化。该现象反映出消费需求的在地化趋势,亦折射出产业主体在内容供给与场景构建上的能动性提升。国内主题公园科幻游乐项目通过差异化布局和本土IP系统打造,推动叙事主题、场景建构与技术互动的深度融合。文旅形态也在从传统的观光型、机械型体验模式,向开放式、参与型、沉浸型空间转化。简言之,文旅不单单是科幻IP的延伸通道,而是融合科幻想象、公共文化与商业系统的复合平台。通过科技媒介的嵌入与跨界叙事的导入,科幻文旅场域实现内容生产、社群生成与文化消费的多重增值,亦步入从“场景消费”向“场景共创”的范式跃迁。

在全球化进程中,科幻产业承载了技术的表达,更关涉文化身份的建构。在长期以欧美为中心的科幻生产与传播格局中,中国科幻主要承担文化接受与产业承接的角色。中国科幻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于想象力、技术赋能与模式创新,亦深植于文化主体性的觉醒与文化自信的提升。随着本土原创势能与在地叙事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科幻开始以“内容提供者”与“叙事建构者”的姿态进入全球视野,进而促动全球科幻产业结构由单极主导向多极共生演化。这一跃迁既是市场动态的自然演化,也是科技进步、文化自觉、产业结构升级与全球竞争格局变迁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王美莹、陈海波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祎涵

学术支持:中国科幻研究中心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07日 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每日一词 | 中华全国总工会 All-China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05-07

华亭:“煤”好产业向新而行 转型之路行稳致远05-07

巴西行长:美国地缘政治冒险正将世界推向“霍布斯式”丛林法则05-07

文化中国行|“非遗+沉浸式体验” 让非遗更鲜活05-07

53个优质玉米品种落地新疆 科技赋能为“甜糯”产业注入新动能05-07

中国一汽发布企业智能体OpenMind,基于通义大模型打造05-07

手脚一旦出现这4种异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尽早检查05-07

从“一村试点”到“全域革新” 云浮市云城区婚俗改革经验入选全国案例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