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湖评论:清明遥寄追思雨,孝道赓续传家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21:35:00    

清明,是春意渐浓的节气,更是慎终追远的符号。当人们扫墓祭祖、踏青插柳之时,血脉中的情感纽带与精神传承悄然涌动。清明不仅是追思逝者的日子,更是以家风为镜、以家教为尺,凝聚家庭力量、涵养时代新风的重要契机。

清明祭祖的习俗,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忘本”的伦理基因。从《论语》中“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训诫,到《颜氏家训》中“整齐门内,提撕子孙”的治家智慧,家风始终是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的精神密码。今日之中国,无数家庭在清明时节以诵读家训、讲述祖辈故事的方式,将“忠厚传家”“勤俭持身”等家风要义代代相传。这种传承,既是对先辈品格的致敬,更是对文化根脉的守护。正如朱熹后裔在清明祭祖时强调“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家风的价值不仅在于规范行为,更在于为后代树立精神坐标。

家教如细雨,无声却深远。从孟母三迁择邻而居,到梁启超以家书教子“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中华家教传统始终强调“身教重于言传”。在新时代,家庭教育的维度更加丰富:父母在餐桌上谈论社会热点时传递的是未来可期,在社区志愿服务中展现的是肩上有责,在对待老人时体现的是孝道温情。这种浸润式教育,让家教不再是刻板的说教,而是化为生活点滴中的精神滋养。

家庭作为社会细胞,其文明程度直接影响国家风貌。新时代家风建设,既要传承“家和万事兴”的传统智慧,更需注入“爱国爱家、向上向善”的时代内涵。全国多地推出“好家风信用贷”,将家风评价纳入诚信体系,更值得关注的是,数字化手段为家风传承开辟新路径:年轻家庭通过“云端家谱”记录家族历史,利用微信群开展“线上家风讨论会”,甚至以短视频形式分享先辈们的奋斗故事。这些创新实践,让古老的家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清明寄情,不仅是对过往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好家风,子女教育的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当每个家庭都能以好家风培根铸魂,以好家教立德树人,无数“小家”的正能量必将汇聚成国家发展的磅礴伟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勇(武汉经开区“车之声”网评团队)‌‌

责编:王舒娴

相关文章:

全省优秀教师代表“教育家精神”2025年巡回宣讲活动启动05-20

作风建设在“学、思、行”中见真章05-20

百姓看联播丨氢能“大肺王” “链”起京津冀05-17

2025年延边州“最美家庭”候选家庭公示05-14

陈经:美国想给关税战降温,但攻守之势已经倒转05-12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央第三指导组指导督导海南见面会召开05-07

巴西记者讲述在中国工作是何感觉:工厂自动化程度高,没有所谓“工作条件不适宜”情况05-07

美国出口全面下滑 农产品遭受重创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