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用制度创新驱动课程持续迭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7:10:00    

课程质量的持续提升,本质上是制度创新与管理变革的过程。唯有构建动态的课程管理制度体系,才能真正实现课程的持续优化与发展。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校以“融”为核心理念,提出“融和”教育,整体建构“融和”课程,以制度创新驱动课程持续迭代,深化课程动态化实施,促进课程育人目标的达成。

构建动态化的课程管理制度。如何让课程保持新鲜度、时代感、适切性?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制度将课程决策由行政指令转向专业治理。学校建立了三级课程审议机制,由学科专家、骨干教师、家长代表组成的专业委员会,每学期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量化评估与质性分析,通过数据看板与实证表现实时监测课程质量。学校课程资源更新机制要求课程资源库保持不低于30%的年更新率,通过教师原创、购买课程、校级共享等多渠道实现资源动态迭代。学校设立“课程创新积分”,将课程研发、教学创新纳入教师专业考核,与职称评定、绩效奖励挂钩,促进课程持续改进。

以管理创新激发课程生命力。如何关照课程的长程实施?学校以项目招标的方式打破传统课程开发的行政壁垒。学校定期举办“课程创新挑战赛”,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激发教师创造力。建立“课程协作体”,以跨学科教研构建起课程协同创新的网络,实现语文与艺术的协同合奏、体育与数学的跨界融合等。开发“家长职业课程资源图谱”,每年吸纳100余位家长志愿者参与课程设计与实施,使社会资源持续注入学校课程体系。学校还建构了幼小初一体化课程实施的“超链接”,小学教师走进幼儿园,初中教师走进小学,实现课程自然过渡。

评价杠杆撬动课程“进化”。如何激活课程实施的活力?学校构建了“融和”课程的评价体系,建立“学生成长值、家长满意度、社会认可度”评价模型,通过“课程心电图”动态呈现课程发展态势。定期组织“课程听证季”,收集学生提案、家长建议、专家意见,形成改进清单。为拓展课程的自由度,学校研发了一、二年级情境式、多元学科融合的趣考,挣脱考试分数的束缚,立足素养育人,为教师更加自主地实施和创造课程激发更多可能。

课程优化的本质是教育管理智慧的持续进化。从刚性制度到弹性机制,从单项管理到多元共治,从静态结构到动态系统,这种制度层面的深刻变革正在重构课程发展的逻辑。当课程管理制度真正具备自我更新、自主调节、自然生长的能力时,学校教育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者系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校党总支副书记)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25日 第05版

作者:胡敏

相关文章:

用制度创新驱动课程持续迭代04-25

金昌市实验小学“家长小课堂”开课!家校共育点亮多元成长路04-23

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山西赛区)4月下旬进行网上报名、评审04-21

香河县教育和体育局:关于交通安全致家长的一封信04-20

郭晶晶受聘为“北京景山学校体育校长”04-19

新区便民警务站组织警力助力学校完成虫草采集校园教育会04-19

纳妾制度是如何在晚清民国逐步解体的?04-18

印尼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与雅加达教师与教育人员中心签署合作协议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