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枫”景这边独好:三原法院独李人民法庭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纪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9 16:16:00    

三原法院独李人民法庭以其独特的司法理念,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与马锡五审判方式,让公平正义的“枫”景在这片土地上蔚然成荫。

传承红色司法基因 创新服务理念

马锡五审判方式作为红色司法的宝贵财富,核心在于司法为民、走群众路线、巡回法庭、就地办案、注重调解、审调结合。张维法官深刻领会其精髓,在日常工作中,将人民群众的利益置顶,把每一个案件都当作维护公平正义、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关键契机。

为打破传统坐堂审案的局限,张维法官常常带领团队深入基层。无论是村委会、企业工厂,还是中小学校,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在走访过程中,一旦发现矛盾纠纷,便立即登记在册,跟踪分析。对于能够当场调解的案件,就地解决;无法当场调解的,也会将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真正做到司法服务“零距离”。在一次民间借贷纠纷中,考虑到双方当事人均居住在偏远村镇,往返法庭不便,张维法官主动将庭审地点定在村中。现场举证、质证、调解有序进行,最终双方达成还款协议,纠纷在当日便得到圆满化解,不仅节省了当事人的时间和精力,更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法律的温度。

多元联动 打造基层解纷闭环

张维法官深知,基层矛盾纠纷的化解绝非法庭一家之力可为,需要各方协同合作。因此,他积极推动独李法庭与辖区内乡镇党委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等部门建立紧密的联调联动机制,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的司法服务网格。

在处理一起长达4年的园林苗圃租赁费纠纷时,张维法官邀请人大代表、土地部门、调解员、网格员等共同参与调解。大家从不同角度出发,摆事实、讲道理、释法律,最终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被告自愿分期支付全部土地租赁费,并支付一定的延付利息,原告也同意继续按照约定履行合同。通过联调联动,不仅高效解决了纠纷,还修复了双方的合作关系,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独李法庭还依托网格化管理机制,对可能进入诉讼程序的纠纷,引导当事人选择村、镇调委会进行调处。同时,积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地方乡贤等参与纠纷化解,充分发挥他们熟悉社情民意、群众基础好的优势,实现“去存量、遏增量、控变量”的目标,让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科技赋能 让司法服务触手可及

在信息化时代浪潮下,张维法官积极探索将现代科技与司法服务深度融合,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独李法庭创新印制了“便民服务卡”,卡上清晰载明法庭职责范围、法官联系方式,并附上法官微信二维码。群众遇到法律问题,只需一个电话或者扫扫微信二维码,就能及时与法庭取得联系,获得专业的法律指导和帮助。

同时,充分利用“移动微法院”平台,实现线上立案、调解、庭审等功能。在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中,12名农民工联名起诉包工头,由于农民工大多在外地务工,无法亲自到法庭参加诉讼。张维法官通过“移动微法院”平台,指导农民工完成线上立案,并组织双方进行远程调解。经过多轮沟通协调,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及时维护。这种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模式,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坚守初心 书写司法为民新篇章

多年来,张维法官始终坚守在基层司法一线,办理了大量民事案件,调撤率高达80%。每一个案件的背后,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和汗水,都蕴含着他对司法事业的热爱和对人民群众的深情。

面对法理、情理、习俗冲突尖锐对立的现实问题,张维法官总是耐心倾听群众诉求,主动拉近与群众距离,将晦涩难懂的法言法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家常话。在处理家事纠纷时,他深知这类案件不仅关乎法律,更关乎亲情和家庭和谐。因此,他常常深入当事人家中,了解家庭背景和矛盾根源,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努力修复受损的家庭关系。

在张维法官的带领下,独李人民法庭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马锡五审判方式,传承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成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实力量。他们用汗水和智慧描绘出的“枫”景,不仅装点了三原县的法治画卷,更成为群众心中公平正义的温暖港湾 。未来,独李人民法庭将继续砥砺前行,在司法为民的道路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作者:张 维

编辑:侯宜均

责编:郑黎波

审核:姚启明

相关文章:

“枫”景这边独好:三原法院独李人民法庭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纪实09-09

首次披露:赖清正已被“双开”09-07

民乐县文昌社区:打造“一社区一品牌一特色”助力志愿服务活动走深走实09-02

从“搬迁安身”到“幸福安心”08-31

大众日报的抗战记忆丨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08-29

昭通平稳应对8月24日至25日雨情08-25

人民日报:干部“时时上心” 群众才能“事事放心”08-22

协和医院研究生暑期实践队走进十堰,把技术送到居民家门口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