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交通运输部测算,清明假期期间,旅客探亲祭祖、踏青旅游等出行需求旺盛,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7.6亿人次,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845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690万人次。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宋代理学家程颢在《郊行即事》中这样描绘清明图景:“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清明节是“歌哭悲欢城市间”的传统节日,是“万物复苏叠翠青”的自然节气,也是“三三五五踏青行”的闲适假日。近年来,伴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对大自然的向往,赏花踏青逐渐从文化传统蜕变为经济现象,开始显露出其拉动消费、促进乡村发展的潜力。
今年清明假期,赏花游、踏青游、采茶游、美食游等成为热点。比如,武汉东湖樱园、洛阳的牡丹花会、无锡鼋头渚樱花谷等传统赏花地持续领跑热度榜;伊犁的杏花和林芝的桃花吸引了大量中长线游客拼假前往……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踏青赏花”相关主题词的搜索热度同比上涨46%。在这个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季节,人们踏青出游,尽享春日美好时光,“清明经济”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从历年清明节来看,这一传统节日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成为推动消费市场繁荣的重要动力。如携程发布的《2024年清明节假期出游总结》显示,去年清明节假期期间,国内本地游、周边游订单分别同比增长211%、350%,露营、骑行、攀岩、放风筝等户外活动受到广泛欢迎。
“上青山、下花海、赏春光”的清明假日游,一头承载着人民群众对“诗与远方”的美好向往,一头更是书写着“清明经济”的郁郁葱葱。放眼全国,穿着汉服在春风里裙角飞扬,跑一场“热辣滚烫”的马拉松,在试驾新车里赏春光,“清明经济”牵动文旅、餐饮、购物等服务消费稳步增长,成为展现中国经济活力的一扇窗口。
小长假撬动大市场,各地因地制宜挖掘独特文旅亮点,更好地服务满足人们对诗和远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据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介绍,清明假期首日,香山、北海等市属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共接待游客58万余人次。北京多家老字号、知名餐饮企业以春菜为主题密集上新,时令小吃以及便于携带的手拿食、适合打包外卖的菜品都迎来热销。四川成都举办“2025都江堰放水节”“花舞人间第十八届杜鹃花节”等活动,在传统的踏青郊游上增加多元化元素……各地推动环境、服务、产业等领域不断升级,使得这个清明假期既“悦目”又“赏心”。“清明经济”热辣滚烫的背后,显现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坚实的产业基础,折射出我国经济的发展韧性和潜力。
人间最美四月天,春花烂漫展新颜。出行旺、旅游火、人气热,既显现出浓浓的节假日氛围,也激荡着澎湃的经济动能。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继续创新消费模式,延展消费空间,激发消费潜力,以高质量供给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必将释放“清明经济”澎湃活力,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注入强劲动能。
文/丁恒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编辑/李涛
相关文章:
踏青赏花、非遗研学热度高,清明山东旅游人均支付金额同比去年增长8.2%04-06
假期最后一天,赶紧出游!雨水即将登场,气温小跌后或将直冲30℃04-06
东湖评论:清明遥寄追思雨,孝道赓续传家风04-05
清明节假期第二天各地祭扫活动平稳有序04-05
济南两国企“换帅”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