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视障人士梁带喜来说,她的生活比平常人少了很多色彩,不仅因为眼中光线的缺乏,更因为生活的单调,“因为我们外出需要有人陪同,所以一般都只能待在家中,或者工作场所,极少接触外面的世界。”
但多年前接触了佛山市顺德区大良一心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一心志愿者)后,生活多彩的一面开始在她的生命中铺展,她在舞台上展现过自己的歌喉,倾听过很多与自己一样的残障人士的心声,去过海边,让心绪在澎湃的海浪和轻柔的海风中翩翩起舞……
这些色彩构成了她对一心志愿者深深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所以当一心志愿者拿着“友爱无碍 助人自助”残疾人互助服务计划邀请她加入,成为志愿者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加入。
在生命的色彩逐渐充盈后,她终于有机会将这些色彩分享给更多人。

“友爱无碍 助人自助”残疾人互助志愿服务队探访高位截瘫长者。
踏出视力障碍筑起的高墙
混沌世界里绽放生命价值
接受采访的时候,梁带喜涂着口红,穿着一条红色的裙子,这个形象跟她开展志愿服务,站在舞台上的大部分时候相似,用火红的颜色彰显着生命的张力与无限的热爱。
这一抹鲜艳的色彩,更多的是她内心的投射,她自己却从未感知过。婴儿时期,一次高烧引发的后遗症,夺走了她的左眼球,右眼也只有0.06的视力,自懂事起,她的世界便只有一片混沌。
长大之后的她学习了按摩技艺,走出了三水的家,到高明成为一名盲人按摩师。

梁带喜(右)参加项目的培训课程。
那时候,她便认识了一心志愿者协会会长梁思敏。由于协会有针对视障人士开展服务的项目,其内的成员在佛山视障人士社交圈里颇有名气,梁带喜举办生日会的时候经过朋友邀请到梁思敏到场,此后开始跨区参加一心志愿者的活动。
其中,一心志愿者策划的品牌项目“听涛追梦”深刻地改变了她的生活。在志愿者一对一的结对帮扶下,她第一次走出了视力筑就的高墙,听到了海浪的声音,她的心灵空间也在一次次的外出活动中,越拓越宽。

梁带喜在舞台上唱粤曲。
去年,她前来顺德工作,恰逢一心志愿者“友爱无碍 助人自助”残疾人互助服务计划正式推开。志愿者找到她,希望她能加入团队,成为一名帮助别人的志愿者。
“我能行吗?”跟大多数后来加入其中的残障志愿者一样,她提出了这个疑问,毕竟自己患的是一级视力障碍,出行尚需要别人帮忙,如何能去帮助别人?但一心志愿者提到了她的优点:有按摩技能,还会唱粤曲,在舞台上表现过自己。况且项目还有培训,为加入进来的志愿者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
一心志愿者的鼓励,让她勇敢地踏出了那一步,加入了项目第五小组:同类帮扶组。经过系统的培训后,她与组员们策划的第一场志愿服务活动是走进凤城敬老院,为长者提供服务。她为长者们按摩,为他们唱歌助兴,与他们一起玩游戏。临走的时候,那些长者拉着她的袖子,让他们以后多来,“那一刻,内心真的好感动,觉得自己的付出很有价值。”
如今,她已经记不清自己参加过多少次志愿服务,但每一场都足够印象深刻,“以前我是一名服务对象,依靠别人带来快乐,现在我终于也能将快乐带给别人了。”她说,未来她会将这份志愿力量持续下去,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梁带喜到凤城敬老院参加志愿服务。
不断深化残障服务内容
培育出五支志愿服务队伍
在一心志愿者服务的众多残障人士中,梁带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刚开始,我们针对视障人士的服务是在顺德区范围内开展的,但会有佛山其他区的视障人士找我们帮忙,也会有其他类型的残障人士上门寻求帮助,后来我们的服务范围慢慢拓宽。”梁思敏说,如此一来,虽然梁带喜户籍、生活工作的地点都不在顺德,但依然受到了一心志愿者服务的辐射。
2015年,一心志愿者推出“听涛追梦”项目,通过志愿者与视障人士一对一结对的方式,带视障人士外出。而这项服务的内涵渐渐深入,从单纯的外出游玩增长见识,发展到后来的与其他地方的视障人士交流,为服务对象带去更多冲破心灵困境的途径。

一心志愿者组织“雷锋月主题活动”——残障人士公交无障碍设施体验暨导赏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服务对象跟我们说,希望参加我们的志愿服务活动,发挥他们的特长帮助别人。”梁思敏说,这些提议给了他们继续深化服务的灵感。2023年,一心志愿者推出了“友爱无碍 益善同行”灵活就业残障人士社会功能增强计划,通过一系列就业培训、交流学习等活动,帮助残障人士拓宽就业思维,提升就业技能,增强社会融入感。
在此基础上,去年,一心志愿者继续推出“友爱无碍 助人自助”残疾人互助服务计划,在顺德慈善会·和的爱心基金、大良慈善会、伍时就公益基金会的共同资助下,鼓励残障人士走出家门,组建外出交流、技能培训、文化艺术、大型活动策划、同类型帮扶五支残疾人服务志愿队伍,提升社会服务意识;通过主动策划同类型服务对象志愿公益活动,让顺德区残障人士提升社会功能,反哺社会。

残障人士文化艺术小组开展义演活动。
项目前期,一心志愿者组织对参与其中的残障人士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包括撰写项目方案、链接资源、活动后复盘总结等方面的知识,再采取“残障+健全”协作模式开展志愿服务,即视障成员负责内容研发,健全志愿者提供后勤支持。
系统的培训及科学的运作模式,让后期的志愿服务开展卓见成效。据悉,目前该项目已经举办了13场志愿服务活动,“这些志愿服务都是队员自己定目标、撰写方案以及执行的,甚至其中的表演节目都是队员编排的,一些探访活动的服务对象以及涉及到的资源,也都是他们自己去寻找及链接的。”一心志愿者项目经理黎桐说。
在这其中,也涌现出不少动人的故事。例如视障人士何荣生立志成为一名志愿导赏员,为了让更多视障朋友感受顺德的美,他认真搜集资料,反复练习,将妻子和儿子当成听众,不断调整语音、语调、语速以及介绍内容,经过多次练习,终于自信地走上导赏之路。

残疾人、助残志愿者团建技巧、活动策划技能培训。
而参与其中的50名残障人士,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蜕变。其中42名是视障人士,他们看不见,却要为别人点亮一束光。
基于良好的成效,“我们现在开始慢慢对项目进行深化。”黎桐说,他们计划继续完善五个小组的架构,例如引导技能培训小组开展更多与残障人士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培训,引导文化艺术小组打造残障人士艺术团等,“我们希望将项目持续地做下去,帮助更多残障人士成长。”
文/顺德融媒记者莫胜娜
图/一心志愿者协会
相关文章:
项目建设进行时丨汽开区:98个重大项目开复工 以项目之“进”夯实发展之“稳”04-19
南京浦口:精彩“食”光 科普相伴04-19
比亚迪济南基地二期年内将投产,起步区新能源产业加速崛起04-18
2025跳水世界杯总决赛5月在京举行 推出三阶段创新赛制04-17
女子怀孕后被调岗,月薪从1.7万降至3千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