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党的生活》编辑部】



松涛如浪,漫过七星砬子,带着金属碰撞的余响。
80多年前,东北抗联第十一军军长祁致中的身影如东北虎般跃入烽火,用生命在这片被血与火洗礼过的土地上镌刻下东北抗联战士的赤胆忠贞。
他从山东曹县的田埂间走来,于“闯关东”的洪流里寻找生路;他在金矿的黑暗中觉醒,用矿工的钢钎撬开抗日的闸门;他以“祁老虎”的威名震慑敌胆,却倒在了黎明前的黑夜。
如今,风吹过七星砬子,还在讲述他的故事,那是一位英雄的铮铮铁骨鸣出的不屈之音。
钢钎撬醒抗日魂
1913年,山东曹县黄土干裂,祁宝堂(祁致中原名)降生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作为放牛娃,他的记忆里多是地主的白眼和满是饥饿的童年。
乱世为人,既让人命如蝼蚁,也能让英雄练就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本领。18岁时,听闻东北的黑土地“一脚踩得出油,插根筷子也发芽”,为了能吃上一口饱饭,祁宝堂混在“闯关东”的人群中,如狂风卷着的种子,最终落在桦南县的驼腰子金矿,当了一名矿工。
可彼时的东北,黑土早已不是乐土。
沙俄势力盘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步步紧逼,关外大地像被一双巨手紧紧攥着,喘不过气。矿场里,外国资本家与本地把头勾结,矿工们的脊背被沉重的矿篓压得直不起来。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霸占了金矿,这里更是沦为了人间炼狱。矿坑没有安全设备,如血盆大口般随时都可能吞噬人命。一次,矿坑塌方,三名工友殒命,祁宝堂的脚被砸伤,动弹不得。日寇却满不在乎,说中国人有的是,死了无妨。
愤怒如岩浆在胸腔翻涌,祁宝堂把火压在心底,等待时机。伤稍好,他与6个工友结拜为兄弟,用藏在粗瓷碗底的金末子换了枪,在矿坑深处埋下复仇的种子,誓要让侵略者付出血的代价。
1933年6月下旬的一天正午,阳光刺眼,7名守矿日军正在午休。与日军相熟的工友孙继武借抽烟之机凑近日军班长,突然开枪将其撂倒。几乎同时,祁宝堂等人如猛虎扑食般一拥而上,消灭了其他日军守卫。
祁宝堂站在缴获的武器旁喊道:“不愿当亡国奴的,跟我走!”声音撞在石壁上,震得山谷嗡嗡响。20多人应声而起。他们一路向北狂奔,在大梨树沟正式拉起了“东北山林义勇军”的旗号。
20岁的祁宝堂被推为首领,依当时山林队都要报个字号的习惯,于是报号“明山”。从此,桦川、依兰一带的山岗河谷间,常能看见他们如游龙般穿梭的身影。
如果当初祁宝堂把那口恶气咽下,也许再等几年,攒下钱的就可以买几亩薄田,娶妻生子,过上安稳日子。但国与家祸福相依,在黑暗的矿坑中,祁宝堂手中那带血的钢钎要撬起的不仅是一块块石头,还有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
在这条注定充满牺牲的救国之路上,向前走,就决不回头。在枪林弹雨中,榆树泡的芦苇荡藏过他们掩埋行踪的脚印,驼腰子矿洞深处回荡过备战时的喘息,大梨树沟的树叶上染着伏击时落下的烟尘……游击战的火种在黑土地的褶皱里一点点燎原。
队伍像滚雪球般壮大,每一步都踩在刀尖上。祁宝堂明白,小打小闹吓不退豺狼,必须用更硬的拳头,才能把敌人打疼。
1933年盛夏,祁宝堂带着队伍在杨马架店公路东侧山脚下设伏。下午两点多,7辆敌军汽车闯入伏击圈。祁宝堂打响第一枪,车头顿时冒起火舌,11个日本兵跳下车来。队员们从后面摸了上来,快速开枪消灭了敌人。
大家爬上汽车,见车上全是军用毛毯、呢子大衣、罐头,正兴高采烈地搬运时,藏在毯子下的日本兵突然放冷枪,队员尤成禄当场牺牲。此时,5辆敌军装甲车碾着尘土冲来,轻重机枪扫得人抬不起头。祁宝堂喊着让大家快撤,自己则开枪嘶吼着掩护,众人这才冲出包围圈。
这一仗消灭了十几个日本鬼子,缴获了不少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却多了5座战士的新坟。祁宝堂紧攥双拳,深知这条路注定要用更多热血焐热。
战友鲜血染红了土地,也将他心中复仇的种子浇灌出了新芽。他擦干眼泪,将悲痛化作斗志,誓要让敌人知道,中国人的命不是草芥。
1933年8月,范家店高粱红透原野,他带领战士们打了场漂亮的伏击战,缴获金矿伪军的步枪20多支、战马20多匹,3车给养也成了囊中之物。
“明山”队成立一年多,就同日伪军进行了大小数十次战斗,每次战斗,祁宝堂都手执双枪冲锋陷阵,如猛虎下山,人送外号“祁老虎”。名声大了,枪多了,不少小股山林队来投靠,“明山”队很快发展到300多人,成了东北抗日战场上一支响当当的力量。
“龙多旱,人多乱”。渐渐地,祁宝堂发现,队伍中良莠不齐,有的人经不起考验成了叛徒,有的人吃不了苦沦为劫匪。听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纪律严明,祁宝堂便决心加入其中。

七星砬子抗联密营遗址出土的东北抗联文物 新华社记者谢剑飞/摄
军旗映红抗日路
“明山”队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日寇“围剿”的枪炮声也愈发密集。1935年的方正县,山边子窝里屯,炊烟与烽火交织,祁宝堂带队伍与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不期而遇。时任第三军政治部主任的冯仲云见他对抗日一腔热忱,便对他说:“‘明山’之名,难载你胸中山河!你致力于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就把名字改为‘致中’吧!”
“我们团结在一起,致力于中华民族的解放,誓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祁宝堂握紧了拳头。从此,“祁致中”这三个字,宛如他心中抗日救国的誓言,在林海山峦间恒久回荡。
因敌军紧逼,队伍改编问题尚未研究,祁致中与冯仲云便如两条溪流,各自奔腾。
独自转战的日子里,敌军刀锋直指咽喉,祁致中想起冯仲云说的“党的方向”,决定穿越封冻的松花江,到汤原寻找组织。冰面下江水低吼,似催促又似警示;冰层裂痕中,藏着他一往无前的勇气。
1935年冬,大雪没过膝盖,祁致中带队伍踏过冰面、穿过雪原,终于在汤原见到中共汤原中心县委委员刘忠民,表明入党、改编队伍的决心。之后,他在汤原县党训班学习了半个月,日日诵读党的纲领,声音从模糊到坚定,完成革命灵魂的重塑。后来,在夏云杰的介绍下,祁致中加入了他梦寐以求的中国共产党。
1936年5月,为贯彻党中央“八一宣言”精神,根据上级指示,“明山”队整编为东北抗联独立师(以下简称独立师),祁致中任师长。
独立师的旗帜升起时,桦川密林里的枪声成了侵略者的噩梦;富锦荒原上,游击区如涟漪般扩散,祁致中的威名让敌人胆战心惊。
在异常艰苦的环境里坚持抗日斗争,部队的给养,武器装备的制造、维修,干部的培训等问题,越发显得重要。一天傍晚,祁致中望着缴获的两台缝纫机,开始思索起来:人大了要成家,革命队伍发展了,也需要安个大一点的“家”。有缝纫机可以做衣服、被褥,不妨办个被服厂;武器装备坏了要修理,可以建立修理厂,还可以像东北抗联第三军、第六军那样办军政学校培养干部……
1936年秋天,祁致中与中共下江特委巡视员兼富锦县委书记刘忠民、东北抗联第六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徐光海决定,在七星砬子建立后方根据地,成立东北抗联七星砬子兵工厂,自力更生在深山里造武器。
没有电力,就用汽车发动机带动机床;汽油耗尽,4个战士一组摇动大铁轮,山谷里回荡着皮带转动声,像千万个拳头擂鼓——匣子枪、手提式自动冲锋枪、迫击炮弹、直把轻机枪、新式瓜形手榴弹在战士们的汗水中下线,带着体温奔赴战场。七星砬子兵工厂成了东北抗联坚实的后盾。
弹药充足,战斗不停。祁致中率部如疾风穿林,神出鬼没地袭扰日军据点。
1937年4月中旬,祁致中率百余人在桦川县悦来镇东南的拉拉屯街,与日伪军警展开激战。悦来镇是佳木斯到富锦的交通要塞,此次战斗,敌人受到极大震动,视“祁老虎”为劲敌。
此后,独立师一锅端掉同江县(今同江市)十一甲伪自卫团,如鹰隼俯冲伏击特务金东汉,新开道的炮火照亮了祁致中的怒目——此时的他不仅是勇悍的猛虎,更是智谋深沉的猎人。

集贤县红色抗联体验馆内“七星砬子保卫战”模拟场景 新华社记者谢剑飞/摄
归途未竟烽火中
1937年是祁致中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年,他带领的独立师已如劲松般挺拔,1500多名战士的有力呼吸,在富锦地域汇成抗日潮声。
1937年10月,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委扩大会议召开,宣布独立师改编为东北抗联第十一军,祁致中任军长。
与此同时,七星砬子兵工厂炉火正旺,但急需火药。祁致中心急如焚,必须为战友找到枪的“粮食”。
11月下旬,寒风卷着雪粒,祁致中怀揣着东北抗联第七军第一师师长李学福的介绍信,带队伍向东跋涉,计划向苏联寻求火药支援。他们一路边走边战,冻土上满是硝烟与火星。
一个多月以后,队伍行进到抚远国富屯,乌苏里江江水在冰层下低吼,他独自过江求援。
可苏联远东当局心生疑虑,将祁致中关进了拘留所。在囚室里,他和其他几名东北抗联将领一遍遍重复“打回东北”的誓言,直至1939年5月才被释放。
祁致中虽踏上归途,但此时松花江下游抗日根据地遭到严重破坏,北满的东北抗联主力部队已转移到黑嫩平原。他走在归国的百余人队伍中,步履匆匆,要抢回失去的时间,继续战斗。
1939年6月27日夜里,队伍乘船渡过黑龙江,抵达佛山(今嘉荫县)观音山附近。乌拉嘎金矿成了祁致中归国后的第一战,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战。
夜色中,矿警们还在酣睡,祁致中依旧如猛虎般冲向战场。敌人的碉堡在爆炸声中崩塌,砖石飞溅中,战士们与矿警展开激烈战斗,枪炮声、爆炸声、喊杀声响成一片,震荡着整个山谷。战斗中,祁致中觉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了驼腰子金矿,只是这一次,他是解放者。眼下,终于回到祖国大地,他想把这份抗日决心在战场上尽情释放。
乌拉嘎金矿的矿警们没见过如此勇猛的战士,纷纷投降。可胜利的欢呼还在天空中未散尽,祁致中就被错误地处死,倒在了他日思夜想的黑土地上,长眠在26岁的年华里。
风过驼腰子,松涛如千军列阵;七星砬子鲜花盛开,像战士们用鲜血浇灌的希望。
当地老人说,风起时总有雄浑的歌声漫过山岗,那是祁致中的声音——带着矿洞的轰鸣声,裹着战旗的硝烟味,更藏着一个民族的信仰,在岁月长河里撞出千重浪,如虎啸声久久回荡。
(来源:《党的生活》2025年第8期)
本文来自【《党的生活》编辑部】,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祁致中:威如猛虎,啸震山林08-25
榆林市靖边县公安局开展“6·26国际禁毒日”禁毒宣传活动06-27
早安岭南 | 生活需要你带着热爱 去靠近 去发现 去经营06-20
《受到召唤·敦煌》:探路舞台的无限可能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