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豫章书院“十一”重开 古籍阅读与网红打卡共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12:14:00    

江西是书院文化的发祥地,其书院办学之早、延续之久、分布之广、数量之多、育才之众、影响之大、地位之高,国内鲜有能与之比肩者。

近日,备受瞩目的2025年南昌十大民生实事项目——豫章书院及游览步道建设工程正式启动。这座即将在今年“十一”黄金周盛大揭幕的文化地标,不仅被网友热切期待成为南昌文旅“新名片”,其文化意义上的“复兴”更令本土学界与文化界人士振奋不已。

复建的豫章书院将坐落在象湖风景区内的湖心岛上。

豫章文脉

“豫章”二字,承载着南昌两千余年的历史文脉。王勃《滕王阁序》中“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的名句,揭示了这一地名从秦汉豫章郡到唐代洪州府的演变。其渊源与江西特有的樟树密切相关——相传古代南昌有株“高千丈”的神樟,“豫”喻昌盛,“章”即樟树,二者结合成为地域象征。

知名媒体人廖杰近日在豫章讲坛主讲《豫章城的“豫章”》时指出,南朝名臣王俭曾任南昌县公,《南史》记载其言“豫章虽小,已有栋梁气”。自此,“豫章”便成为贤才与栋梁的代名词。

《本草纲目》中,李时珍称樟木“其木理多文章,故谓之章”,进一步强化了其象征文才、才华的内涵。

文学巨匠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其名亦暗含与“豫章”的渊源。鲁迅祖父周福清系翰林出身,曾任江西金溪县县令,为其取名“樟寿”、取字“豫才”,正是借“豫章”二字寄托其成为“栋梁之才”的期许。

豫章学派由北宋末、南宋初的“豫章先生”罗从彦创立,其为著名理学家朱熹的师祖。廖杰介绍,虽生于福建且似未归返南昌,但罗从彦所有文集均以“豫章”命名,并自称“罗豫章”,足见“豫章”二字的分量。罗从彦去世后,弟子为纪念他,在其祖籍地南昌创办豫章书院,更彰显这一地名在士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书香雅苑

江西学者毛静在《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豫章书院》一文中指出,豫章书院是理学重镇,在中国书院史上地位非常重要,在清代曾培养大批经世之才。

今年4月,豫章书院复建工程在南昌象湖风景区启动。新书院选址湖心岛,环境清幽,现正架设浮桥。项目负责人罗卓舟介绍,复建后的豫章书院占地面积达1.29万平方米。除新建仿古浮桥外,还将在桥头建造书院牌楼,并对岛上现有仿古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

工程预计今年“十一”前完成主体建设,作为南昌市图书馆分馆开放特色阅读空间。“近年来,南昌的阅读自习室广受欢迎,景区内的书香雅苑有望成为新的文化地标。”罗卓舟表示。值得一提的是,豫章书院还将与相邻的南昌玛雅水公园实现客流共享,为传统文化空间增添活力。

作为江西古代四大书院之首,豫章书院在近现代先后演变为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和江西工学院,也是南昌大学的前身。罗卓舟透露,复建后的豫章书院不仅将系统展示理学典籍和历史文献,还计划与高校合作举办学术活动,让这座千年学府重新肩负“传道授业”的使命,并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

落子象湖

在南昌象湖之畔,一座承载千年文脉的学府正在涅槃重生。豫章书院的复建工程,不仅是对历史建筑的修缮,更是一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对话。

廖杰指出,“豫章”是南昌的文化基因,书院迁址象湖,与滕王阁、万寿宫等传统地标联动,拓展了城市文化格局。他认为书院可兼具文旅、生活、阅读等多重功能,但需创新运营模式。

原《金牌调解》首席调解员胡剑云长期致力于江西书院文化的推广。他表示,书院复兴的核心在于重燃城市书香。“南昌需要找回那份浸润在历史中的书卷气,这不仅是文化传承,更是现代城市发展的精神指引。”他特别强调,复建后的书院既要保留古韵,又要“接时代地气”,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核心场域。

2025年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期间,首届书院文化会讲将汇聚全国著名书院负责人、书院文化研究专家及文化界知名学者。这意味着豫章书院的复兴不仅是一个地方文化项目,更将为中国书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重要探索经验。

来源:江南都市报

相关文章:

国际古迹遗址日|准备好了吗?昆明等你来寻古04-18

珠峰景区暂停售票的公告04-18

豫章书院“十一”重开 古籍阅读与网红打卡共融04-18

阅读赋能 老城弥新——杏花岭区为发展注入源头活水04-18

2025北京书市:一场年轻态、文艺范、惠民性的文化盛宴04-18

宝堰镇团结村:酒香里的乡愁04-18

让“科技之城”闪耀阅读之光,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即将开启04-18

吉林国际朋友圈扩至欧洲!外国好友+10086!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