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巴西《论坛》杂志5月5日文章,原题:在中国工作是什么感觉“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中国的最长假期之一,仅次于国庆节和农历新年。这充分说明了该国对于劳动者的重视。在一些外国人的想象中,当谈到工作时,中国常常被怀疑:有人相信所谓的“强制劳动和过度工作”。
今天对中国的许多批评,尤其是在外国社交媒体上,都基于过去陈旧的观念。自从来到中国,我去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公司,从偏远地区的矿山和农场到大城市中的现代化工厂。在这些行程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工厂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许多工厂在物联网和5G工业应用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不少以前让工人面临风险的作业现在由机器完成,越来越多的工人坐在电脑后面监控机器。
我也参观过一些有生产线工人的工厂:看女工们手工制作衣服,参观卡车和家电的组装线,看工人们组装零件。我还去过一个煤矿,那里的工人熟练操作机器,另一个部门还测试了自动化机器。在这些地方,我没有发现任何所谓“工作条件不适宜”的情况。
我在北京工作生活了很多年,就在我家附近,地铁16号线的扩建工程一直在进行。我注意到,工人住在集装箱改造的屋子里。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一个为那些前往大城市寻找工作的工人提供的临时住所。虽然居住环境相对困难,但工人的工资很高。在工作几年后,他们就能带着相当多的钱回到家乡。这是一次暂时的牺牲,之后以更好的生活作为回报。
总而言之,对于在国外生活和工作的评价可能更多地反映了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居住和工作过地方的真实样貌。对我来说,来中国是我能遇到最好的事情。(作者拉斐尔·恩里克·泽贝托,肖攀译)
相关文章:
每日一词 | 中华全国总工会 All-China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05-07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央第三指导组指导督导海南见面会召开05-07
巴西行长:美国地缘政治冒险正将世界推向“霍布斯式”丛林法则05-07
中国一汽发布企业智能体OpenMind,基于通义大模型打造05-07
手脚一旦出现这4种异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尽早检查05-07
巴西记者讲述在中国工作是何感觉:工厂自动化程度高,没有所谓“工作条件不适宜”情况05-07
本土原创为科幻打开新空间05-07
美国出口全面下滑 农产品遭受重创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