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花逢驿使,寄予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北朝 陆凯《赠范晔诗》
彼时,南方的陆凯将一枝梅花托付给驿使,不久之后,北方的范晔就将收到一个灿烂的春天。
只为梅花傲雪凌霜的高尚情操,所以君子之交折梅相赠,这是多么的纯洁和美好,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收到这样的一枝梅花。
就如彼时身在蜀州的杜甫,他不仅不希望收到好友的梅花,甚至还对自己江边寓所的梅花心怀怨恨。
其实,真正让他心生烦恼的并不是报春的梅花,而是其忧时伤怀的纷乱心绪,就比如他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样。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盼花开,愿时局安稳岁月静好,怕花开,忧年华空长一事无成,所以,他的愁绪满怀寄托了太多的人生情怀。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唐 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简译:
岁末春初,您在蜀州东亭送客时偶见官梅初绽,不由得触动诗兴,就像当年何逊在扬州咏梅一般。
此时,面对雪景都会遥遥相忆,何况又赶上送别客人,寒梅迎春绽放的时节,自然会想起故人。
幸好您没有折梅相赠,否则又会勾起我的岁末伤情,看到折梅,怎能抑制那纷乱的乡愁和无边的思绪。
我这里的江边,也有一树梅花渐渐地吐蕊绽放了,朝朝暮暮,它们催得我白发丝丝,两鬓斑白。
赏析: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秋,大唐的东西两京均遭史思明叛军威胁,诗人裴迪为避乱而入蜀。
彼时王维之弟王缙任职蜀州刺史,因与王维的深厚情谊,裴迪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王缙的幕客。
次年(公元759年)岁末的某日,裴迪在西蜀崇州的东亭陪王缙送客,虽积雪犹寒,但驿亭外的梅花已经蓓蕾初绽,凌寒怒放的花朵传递着春天的消息。
此情此景,不由得令裴迪诗兴大发,他想起刚到成都寓居在浣花溪寺的好友杜甫,于是乘兴写下《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一诗以寄,表达怀念之情。
彼时的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入蜀,也是一路漂泊辗转艰辛历尽,患难见真情,接到裴迪的书信,自然非常感动,即刻写下这首和诗作答。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的七律,前两联赞友谊,后两联抒情怀,整首诗构思的重点在于抒情,而不是咏物,物中见情,独具匠心,被誉为咏梅诗的精品之作。
诗的首联赞颂裴迪的才华,首句“东阁官梅动诗兴”交代梅花所处的地理位置,次句“还如何逊在扬州”赞裴迪诗高雅如何逊,“东阁”即东亭,故址在今四川省崇庆县东,“官梅”就是官府在驿站旁所植之梅。
何逊是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其诗善于写景,工于炼字,因其身世的原因,多“苦辛”之词,杜甫极喜其诗,且大为赞赏。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据《初学记》所载,何逊在扬州为刺史时,曾作《咏早梅》一诗,借物喻人,抒发自己矢志不渝的高尚情操和远大的志向。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颔联承上联“动诗兴”三字,极写裴迪与自己之间的深厚情谊。
同是天涯沦落人。乱世之中,才见故友情深,因为彼此牵挂和惦念,裴迪才会在送客时睹物思人,想起一路艰辛跋涉入蜀的杜甫。
寒雪是严冬,梅花是春天,我们无缘赏读裴迪原诗,但一定能感知裴迪见花开而心生的欢喜,和因不能折梅相送好友的惋惜。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颈联即是对好友不能折梅相赠的安慰,也是抒发自己老大无成报国无门的感慨。 入蜀前,杜甫经历了极为坎坷的入仕经历,还险些入狱,本以为凭一腔热血就可以踌躇满志地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岂料仕途险恶,官场多变,空有满腹经纶,却没有施展的舞台。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尾联承上联,交代自己恼恨梅花的原因,时不我待,年华易逝,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垂垂”是渐渐之意,“朝夕”是早晚、时时之意。
满腹愁肠,只为忧时伤怀,又干梅花什么事呢,可见,不论是东亭之花,还是江边之梅,都是无辜受冤的,只为诗人无处安放的人生失意,和无法排遣的思乡、怀友之情。
写在后面:
关于对诗歌的执着和热爱,李白曾这样赞杜甫:“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而杜甫对裴迪也不吝夸赞:“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所以,尽管杜甫和裴迪的友情始于王维,但因为他们都对诗歌有着同样的酷爱和痴情,且又都是怀才不遇之人,所以二人格外相惜。
接读好友赠诗,杜甫感慨万千,遂写下了他七律中最别具一格的小诗,明朝才子王世贞盛赞其为“古今咏梅第一”,清朝名士黄生评此诗曰:“直而实曲,朴而实秀。”
裴迪不会料到,自己偶然兴之所至寄给好友的一首怀念之作(而且还未留存于世),竟然令其成就了一篇经久流传的咏梅佳作,成为咏梅诗的上品,还留下了一段诗坛佳话和美好的友情……
相关文章:
文案+氛围感照片11-23
文案‖关于疫情的朋友圈文案11-23
“睡觉之前别看,容易笑到失眠的搞笑句子”11-23
肖战座右铭励志名言有哪些?11-23
励志文案,推荐给所有迷茫的人11-23
文案:不知道是不甘心还是真的放不下11-23